工商時報 2008-09-02
全球景氣吹寒風,企業與消費者信心進一步下滑,環太平洋國家包括美、日,以及亞洲四小龍中的星、港與南韓,今年來相繼祭出以退稅或減稅為主軸的經濟振興方案,以刺激內需來度過難關。
平常最喜歡與國際接軌的台灣,該如何因應經濟變局,現在仍摸不著頭緒,相關減稅議案,標準答案是須等待一年後的賦改會結論出爐。問題是,一年後,台灣的內需「市場」還在嗎?
今年年初,受次貸風暴肆虐的美國,最早宣布振興經濟方案,總規模達1,680億美元,當中對個人進行最多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,估計受惠戶數達1.3億戶。
緊接在美國之後,亞洲的新加坡與香港也於2月大規模的退稅措施,新加坡的退稅總金額共達18億新加坡元,平均每人可領到300新加坡元,香港則提撥高達400億港幣的退稅金,發給140萬個納稅人,每人最高可領到2.5萬港幣的退稅金,平均退稅率高達75%。除了退稅,香港政府還同時規畫降低所得稅的計畫。
南韓政府則在6月時,有感於能源與食品價格飆漲對經濟造成額外的衝擊,也提出總規模10.5兆韓元的振興經濟方案,當中退稅金額約占7成,嘉惠近1,300萬人。昨日又再度宣布減稅救經濟的規模,計畫在5年內減稅190.5億美元。
經濟瀕臨衰退的日本則於8月底宣布新一波的經濟振興方案,總規模達11.7兆日圓,是6年來最大的景氣振興措施。
台灣新政府在5月上台,主打擴大內需方案,對7月開始的週末直航包機與陸客來台等措施,寄望甚高,認為可為內需市場注入活水。當時,在野黨也提出退稅議案,但退稅是否有助經濟?並無明顯事例,因此在輿論上並未獲得多數支持。
但是迄今,陸客來台觀光一天僅有1千人,尚不及當初預估的一半,台灣要靠陸客帶動內需,現在已嚐到幻滅之苦。另由美國上週發布的經濟報告來看,退稅對美國經濟確實已產生立竿見影之效,經濟成長率已由首季的0.9%,急升至第二季3.3%。
但是退稅效果能夠持續多久?雖然仍是疑問,但是政府的施政原就該審時度勢,長短期做法都該有,以能相互銜接。賦改會的結論關乎租稅制度的改革,屬於中長期的結構調整,但是提振內需,急如星火,關乎百姓生活,政院該有當機立斷的決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